【筆記】個人流情報整理 - 一個廢宅的 Twitter 分類實戰


其實這篇文章應該接在前幾篇整理法之後,早點寫的。
因為『サンシャイン!!』的關係寫了不少相關文章,所以這件事就被擱置了。


這篇是〈所以,你是否瞭解自己真正想看什麼?〉的實行案例。
先看完那篇文章,理解「依照閱讀習慣、重要性進行思考」再來看本篇文章會比較好。


╳ 「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東西最好自動送到眼前」原則

這句話是本實戰文的核心原則。
面對瞬息萬變的網路社會,接收資訊說穿了就是過濾資訊的手段。

從喜愛的作品中過濾重要情報、從認識的人過濾重要情報、從陌生的人過濾重要情報,
時時刻刻讓重要的東西脫穎而出,自動送到眼前,就是過濾在做的事情。

本文所使用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作息,上述原則仍是值得考慮的。



╳ 有必要才「跟隨」

「跟隨(Follow)」是 Twitter 最基本同時也最容易被輕忽的功能。

「只要跟隨某人,就可以追蹤他的推文」是 Twitter 的基本用法。只是跟隨一、兩位朋友或者名人,你就可以算是「有在使用 Twitter 」。如果只是輕度使用者,到這邊還不會有問題。重度使用者就該考慮「為什麼要跟隨」了。

我個人跟隨的對象人數非常少。但是列表的人數非常多。


「跟隨」的對象,一定會主動出現在主要時間軸上。並且絕對可以開啟主動通知。
而主要時間軸是任何工具最先顯示的時間軸。推文主動曝光是跟隨的獨特功能。

只要跟隨人數一多,時間軸讀起來就會很吃力。你會變得懶得看時間軸
一旦變得懶得看時間軸,「跟隨」這件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,很容易錯過真正重要的訊息。

因此保持主要時間軸的整潔很重要。
我將「跟隨」的對象定義為「絕對不能錯過」,必須主動放到眼前的推文。

也有人說「跟隨認識的人有時只是逼不得已」。
那麼你就更需要把重要對象從這些「其實也不是特別想看」中過濾出來了。



╳ 重要性分級列表

人人都可能是學生、社會人,不會每天二十四小時膩在網路上,因此在跟蹤人數特別多的時候,打造以個人作息量身訂做的專屬「重要性分級列表」,對於分配閱讀時間、抓到重點會很有幫助。

譬如我將「跟隨」的作用定義為「絕對不能錯過」。
在這個最重要的層級裡,無論走到哪裡,追隨列表的人不僅不會錯過,還會主動通知。

「主動」跟「被動」就是「跟隨」和「列表」的最主要差異。
對於「重要但不需要主動通知」的對象,我另外建立了一個「MUST READ」列表進行管理。

這個列表的作用是「有時間的話必須優先閱讀」。
百忙之中好不容易有午休時間、好不容易下課時,可以點列表出來看。

依據花費時間多寡也是個不錯的主意。你可以這樣分:
必須立刻讀、十分鐘內先讀、二十分鐘內要讀、非常閒再讀,etc.



╳ 內容過濾列表

有時候我們跟隨一個人的原因跟要花多少時間讀他無關,原本就不是為了個人的瘋言瘋語,只是為了想一次看見「OOO聲優」的所有推文,方便想讀的時候好找而已。

又或者可能是為了他畫的圖片,為了包含關鍵字的發言,為了迎合 Tweetdeck 的某些功能。

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建立內容過濾列表。
這類列表的重要性可能介於任何等級。反正我們只是想揀選特定內容

「方便好找」是最常見的列表類型。其實也就是將對象進行分類而已。
如果對象人數不是太多,又想抱著輕鬆的心情隨便看看,這類列表也是非常實用,並且可以配合一些工具的篩選工作進行調整,掌握「同一個話題」、「同一個作品」的最新情況。

後者比較不常見,但是非常實用。尤其是在找圖、找捏他的時候。

譬如我為了可以隨時看見繪師的新作品,卻又不想看見他們的推文,創建了一個多達兩百多人的繪師列表。這個列表可以使用 Tweetdeck 過濾成「只看見圖片」的模式。有必要時可以再排除轉推。

繪師、聲優也可以搭配重要性,再各自區分成其他用途、方便閱讀的列表。
任何公開對象都可以重複放在複數列表中。請不要吝嗇使用列表來有效管理資訊。



留言